微信咨询
发布时间:2021-11-07 修改时间:2021-11-07 176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台阶》四。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出处。
(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 能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方法与过程:
(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2)运用比较方法,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艰苦创业“有志气”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文章语言精美,含蓄蕴藉,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
2、质疑法与探究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想】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要抓住“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个文眼去把握情节,探究“父亲”形象的意蕴,理解“台阶”的内涵。制作课件时,选取
农民图像引导学生感悟或对比父亲形象,加深对 “父亲”的理解。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中更不能忽视的是“人文性”,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理解。当然,教师“情”的投入也相当重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感召力,与学生的互动才能更有成效,效果才会更好。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写给父亲》导入:
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这是一首赞美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任劳任怨的一生。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辨音识义,补写课内其它生字词,并注音。
(1)认读以下字词。
凹凼(āo dàng) 涎水(xián) 淌汗(tng) 揩汗(kāi) 嘎嘎(gā)
黏性(nián) 掺水(chān) 蹿上(cuān) 胯骨(kuà) 舀米(yo)
尴尬(gān gà) 聊天(liáo) 撬石板(qiào) 硌(gè)了一下
(2)解词:
凹凼:凹陷,水坑。
尴尬:神情、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2、请学生交流搜集的李森祥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作者:李森祥(1956-- ):浙江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教师出示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思考后班内交流:
明确:
(1)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人物呢?
(板书:线索——台阶、人物——父亲)
3、我们可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故事情节:叹台阶——造台阶——坐台阶
4、现在大家对故事情节大都有所了解,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呢?【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
明确;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着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5、追问:建新屋,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详细,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明确:文章的详略由中心定。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略写,造台阶详写。
四、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悟父亲。
1、叹台阶
提问:父亲造屋原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从这,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人?
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也就高——文眼。台阶——地位——尊重,父亲——要强、不甘人后。
(板书:叹台阶——有志气、不甘不后)
2、造台阶
提问:
(1)父亲为建九级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明确:捡砖、拾瓦、塞角票,积铢累寸。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
(2)、出示图片一、二,猜猜内容,与课文造台阶部分的哪个段有关。
A、渴慕图,写了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
提问:这是什么描写?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你来说说父亲的心理。
明确:神态描写。专注的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 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早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传神。分析人物描写,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瞧瞧人家的,那才叫气派。这辈子,我也要建一栋九级台阶的房子,叫大人小孩都神气神气。咱身体好,有的是力气,拼命干,早晚都有攒够钱的那天!
B、高兴图。动工时,父亲忙前忙后,干到半夜,不辞劳苦,乐在其中。台阶造好了,他那个高兴劲当然是别提了。
提问:不过,课文写的高兴与这幅图相同吗?课文是怎样写的?(尴尬的笑)。体会一下,他的这种神情有什么特色?
(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了,新屋就要完工了,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板书:造台阶——不怕艰辛 乐在其中
3、坐台阶
(1)提问: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不对劲、不自在。台阶低、地位低,父亲因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感到处处不习惯、不对劲了。)
追问:那他最后坐到了哪?(门槛上——多朴实的人啊,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农民,特谦卑。)
(2)提问:那他的身体呢?(累跨了)。有什么表现?(挑水闪腰,很少跨了家门,若有所失)
(3)出示图三:失落图。品析:若有所失 这人怎么了?
明确: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 觉若不所失。
这人怎么了?——没怎么,奋斗一生,愿望实现,心满意足,但不经意间,曾经体壮如牛的自己却老了,从不知苦累的自己竟不能干活了,连水也挑不动了,一时间,精神支柱也倒了,内心有着许多的失落、惆怅、沮丧,真是无法言说。但从中,我们分明可看到父亲的倔强、不服老!——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板书:坐台阶——不自在 若有所失。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13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面试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4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