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端午的鸭蛋》教案五

发布时间:2021-11-21 修改时间:2021-11-21 227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端午的鸭蛋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体会文中作者的故乡情结,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以及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法、情景设置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 

说风俗——理层次——谈鸭蛋——品语言——写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看图片猜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

2、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挂艾草,插菖蒲,吃粽子……)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猜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端午节和我们本地端午的习俗,为学习新课营造氛围。

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说风俗

快速阅读课文,找找文中作者描写了他们家乡哪些端午习俗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

【设计意图】:承接激趣环节的说本地端午习俗,自然引出作者家乡的端午习俗,为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奠定基础。

2、理层次

文章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见课文不仅仅写了端午的风俗,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文章,思考还写了什么内容? 

(1)端午的风俗;

(2-3)家乡的鸭蛋;

(4-6)端午的鸭蛋

【设计意图】:由端午的习俗引出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3、说鸭蛋

A.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那是因为家乡的鸭蛋不一般。

资料链接:高邮鸭蛋网:《魅力农产品之江苏篇:高邮鸭蛋》

所以自古就有“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的美誉,双黄鸭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有的在蛋的中部还有一道凸起的圆圈,有“蛋中之王”的美称。

B.齐读2-3自然段,找找在文中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哪些特点?并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C.那么,在2-3两段文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赞美,自豪)

【设计意图】:在说鸭蛋的环节中,由资料链接引起学生对小小鸭蛋的兴趣,同时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为句式说一段话的形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对话文本,同时通过齐读,个别句子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说端午鸭蛋

A.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数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写得最有趣的要数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B.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呢?(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5、小结全文

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设计意图】 端午的鸭蛋,作者着力写了几件儿时的趣事,不妨就让学生说“趣”,在“趣”中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说风俗、理内容、说鸭蛋、端午鸭蛋”几个环节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文中作者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三、小组合作,品味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仔细体会语言上的特色,并谈谈你的感受;小组内交流合作;全班展示。

(学生自由品味,小组交流合作,全班展示)

小结:资料链接:汪曾祺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正如在文中所体现的那般,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