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发布时间:2021-11-21 修改时间:2021-11-21 22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端午的鸭蛋》七。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从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中感受作者的故乡情结
教学重点:
深层品味故乡情结——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的追想,对民俗的回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间多媒体展示一条谜语:航空信(打一中国城市名)以此来激励学生(以激趣为目的)。
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一粒沙,可以了解历史;一个节日,可以知晓一个民族的风情;那么,一个鸭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先生的世界,一起来品味《端午的鸭蛋》。
二、整体感知,感受故乡情结
(教师)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呢?作者为什么写鸭蛋?小小鸭蛋寄寓的是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要求给每个小节标上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难字词。
(教师过渡:看来我们似乎已理解了作者在文中的感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借小小鸭蛋表露他的故乡情结?)
三、品味故乡情结——对故乡的热爱
(教师)汪曾祺先生曾说:“探索一个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汪曾祺的文字。从文中找出能充分体现汪老对故乡热爱的词句,并读一读。
1、用“(文中的词句)写出了作者(的感情)”回答,并试着读一读。
(在学生分析不到位时,可提示学生:作者还有哪些话没说出来,意犹未尽呢?请学生揣摩、领悟作者的心理感受:别的地方的鸭蛋哪里有我们高邮的鸭蛋好,还是我们高邮的鸭蛋是真正的鸭蛋。)
(适当进行朗读指导:语气亲切,语调平和,语速不急不缓,感情应该是有一点超然,略带一点甜蜜。)
2、在集体品读了平淡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之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节。
(教师小结)作者时时以外地的咸鸭蛋的劣反衬家乡咸鸭蛋的好。在如大白话一般的平淡语言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拳拳之心。
3、我提醒大家一句,不知大家注意到了这个词没有——“我们”、“我”。在刚刚同学们找到的这些句中,处处可见“我们那里的”、“我的”、“我们那穷地方”,为什么用“我们”?能不能去掉“我们”?〖亲切、自豪,把自己也融入其中。〗
(追问)“我们那穷地方”,作者称家乡是“穷地方”,是嫌弃家乡太穷吗?这一句为什么说也体现作者的家乡情?(有困难的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四、品味故乡情结——童年之乐,民俗之趣
1、(教师)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还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的记忆。请大家找出能表现童年乐趣的细节,试着读出来,品味童年之乐。
2、(教师)请你描述一下高邮的人们过端午节的场景。(可以根据文本,展开想象)
(教师)诗人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笑。作者的童年因着每个端午的每个细节而成为了诗,成为了梦,成为了永不褪色的画卷。
五、文如其人,简介汪曾祺
(教师)汪曾祺散文一草一木皆有情,又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豁达与乐观,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多媒体介绍:汪曾祺的一个小故事)
六、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汪曾祺作品中的故乡情结(可根据时间安排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链接汪先生的散文,进一步感受他文章的情感特色。
《咸菜茨菇汤》《炒米和焦屑》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小组中阅读《咸菜茨菇汤》,讨论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结束语(布置作业)
(老师小结)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呢?读了《端午的鸭蛋》一文后,我们要回视自己的生活,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13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面试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4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