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醉翁亭记》教案八

发布时间:2021-11-22 修改时间:2021-11-22 259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醉翁亭记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初读课文,把握以下内容

1.熟读课文,注意文中“也”“而”的作用,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成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试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 ,号 ,晚年又号 ,北宋卓越的 、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创作实绩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三、字斟句酌

1.给下列字添加注音

滁( )壑( )琅琊( )( )潺( )僧( )辄( )暝( )伛偻( )( )洌( )蔌( )弈( )觥筹( )( )翳(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环滁皆山也 ⑵ 蔚然而深秀者 

⑶山行六七里 ⑷伛偻提携 ⑸饮少辄醉 

⑹杂然而前陈者 ⑺非丝非竹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⑥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我的预习困惑: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28课 醉翁亭记

【课中导学】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2.掌握文中的实词及“也”“于(乎)”“之”“而”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意境美。

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学习作者身处逆境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可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内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4.复述课文,注意把握文章重点。学生评价。

5. 合作探究

⑴亭名是怎样得来的?太守为什么自号曰“醉翁”?

⑵第一、二段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图画?再读写景文字,体会太守“山水之乐”。

⑶第三段写游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为每幅画面拟个标题;朗读并体会太守之“乐其乐”。

⑷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 

⑸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⑹探究太守醉的原因。

⑺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而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精讲点拨:

小组提交前面环节中遇到的疑难,教师精讲点拨,注意归纳、总结,以升华提高。

三、总结 

【课堂达标】 班级 姓名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名之者谁 之: 晦明变化 晦: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临溪而渔 渔:

醒能述以文者 以: 而乐亦无穷也 穷:

野芳发而幽香 发: 伛偻提携 提携:

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二、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1分)( )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四、填空题(6分)

1. 《醉翁亭记》是宋代散文名篇,历来被视为欧阳修代表作之一,虽题为“醉翁亭记”,但用于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却又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是“ ”

2.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