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满井游记》教案七

发布时间:2021-11-23 修改时间:2021-11-23 200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满井游记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 目的 

1、 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 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3、 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 难点、重点 

1、 文章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 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略) 

教学课时:1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代“公安派”领导人物。文学是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2、 我们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文章。 

(二) 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文章 

(1) 读文章,消灭文字、词语障碍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2) 教师范读并补存注释 

每:每每 辄:就 

未之知:“未知之”的倒置形式。 

(3) 同桌合作,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4) 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5) 复述课文内容 

2、 了解课文内容 

(1) 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柳、土、冰、山峦、鸟、鱼、游人 

(2) 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 

讨论明确: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光明丽的特点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掠也。则写出了春山的清新可人、娟净明媚 

柳——柳条将……寸许 

则写出了春天柳条的柔软与麦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齐喜人的情景。 

…… 

(3) 这篇文章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之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试分析他们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 

讨论明确: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出游做铺垫。 

尾段则表述了作者将以这次游览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并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堕事”之处。 

(三) 小结 

这篇短文优美动人,融情于景。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 

五、 课堂测试 

1、 依据课文写出汉字并为之注音 

飞沙走 ( ) 波色 ( )明 清 ( )见底 

( )然如拭 鲜 ( )明媚 泉而 ( )者 

2、 翻译下面句子 

A、 始知效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 找找这篇文章中的比喻句并说说他们的好处。 

+++++++++++++++++ 1

设计思想:文言文的教学不必每课都弄得特别细,尤其是自读课文,要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多读读,多议议,甚至可以找来同题材或同体裁或同时期同一作家的作品,开展比较阅读,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学生个读课文,检查预习。读后,教师正音。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三、学生自助解决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师释疑,师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记录北方初春的录像带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分组鉴赏。可以从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写景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意图、读后感等诸多角度入手。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