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发布时间:2021-11-24 修改时间:2021-11-24 192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故乡》五。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把握文章运用对比和议论来突出主题的写法。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学法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一、解题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时的好友与乡邻同他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把小说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我”记忆中的故乡及人物与眼前的故乡及人物所以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故乡”这一题目,不仅交待了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而且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题目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对于一般人来说,故乡总是美好的,亲切的,值得怀念 的。但是在“我”眼中“故乡”却是如此衰败、萧条,特别是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让我感到悲凉,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讲解(注意下列词语的书写、读音及意义)。
1.注意下列词语的书写、读音。
阴晦( ) ( xiāo suǒ) (è) 然 鄙( )夷 嗤( )笑
瑟索( ) 折( )本 (wǎng 然 (zì suī)
2.注意下列词语的书写、意义(词语意义见附表)。
① 隔膜 ②展转
③聚族而居 ④萧索
⑤愕然: ⑥ 鄙夷:
⑦ 惘然: ⑧恣睢:
三、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脉络。
1.抽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①在此基础上理顺文章的线索
②把握文章的结构:三部分—— 故乡、 故乡、 故乡。
2.简要分析“我”回 故乡的心情和感受。
①“我”为什么回故乡?回故乡的心情怎样?请将具体的句子找出来。
明确:“我”回故乡的心情是很悲凉的。
过渡:“我”的心情如此悲凉,那么故乡的乡亲父老给了我安慰吗?
3.找出文章刻画的人物形象。
师生:找出人物、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主要人物:
A.闰土:
少年闰土是一个
中年闰土:
B.杨二 嫂。以前的杨二嫂:
现在的杨二 嫂:
反思:学生可能会忽略“我”,要提示学生注意把握。
C、故乡的其他人:
故乡的这些人形形色色,他们来的主要目的集中在拿东西上,那一扫而空的不仅仅是屋里的东西,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故土亲情的淡漠让“我”深感失望和痛苦。
作业布置:
1.完成图表题(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对比图)
2.思考:造成故乡的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13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面试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4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