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归去来兮辞》教案九

发布时间:2021-12-12 修改时间:2021-12-12 214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案《归去来兮辞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忧、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视屏上的《饮酒》(其五)。

(投影)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齐读。

2.回顾初中所学,初步了解作者。

师:本诗的作者是谁?

生齐:陶渊明。

师:那么,你们对他的作品(语音强调)了解多少? ..

生1:他写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生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3:那是《归园田居》

生4:还有《归去来兮辞》

(全班大笑)

师:很机灵!那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生1:厌倦官场

生2:想隐居

生3:喜欢桃花源那样的生活

师:向往田园是吗?

生齐:是!

师:认识很统一啊!大家都没有忘记旧知识。陶渊明常在其诗文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自由、悠闲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归去来兮辞并序》,这篇文章被后人视为其“告别官场的宣言书”。

(投影)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以上用时大约3分钟)

二、初读感知,形成印象

1.初读

师:请同学们齐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放声齐读)

师:声音很宏亮,但是有一个字音读错了。正文第二节第二句“载欣载奔”的“载”应读“zài”,是“一边„„一边„„”的意思。

(以上用时大约3分钟)

2.反馈预习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对本文思想情感的看法,现在,我将同学们的看法做了归纳、整理,选取以下两类:(投影)

本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喜悦之情。

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有喜悦,也有忧愁。

现在,请同学

们就从以上两点中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理解,注意一定要结合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你们可以找看法相近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用时3分钟。)

三、文本细读,体味情感

1.讨论第一类看法

师:我们先讨论第一个观点:本文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喜悦之情。同意的,请说说依据,以及你的分析。

生1:我认为是。文章第三节里写到“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这明显在说自己常常和人聊聊天,种种地,弹弹琴,有的时候还出去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可逍遥了。

师:这里的“悦”“乐”“情话”“或„„或”“棹”几个词该怎么解释?生1:“悦”和“乐”都是意动用法,“情话”是知心话,(师:这是什么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老师,还有什么词?我忘了。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