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七

发布时间:2022-03-06 修改时间:2022-03-06 33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陋室铭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


4、理解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会用名言警句。


一、文学常识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2、 座右铭: 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3、背景:刘禹锡因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策知府是个见利忘义、妒贤嫉能的小人。他看到刘禹锡得罪权臣,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室三厅的房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不怒反喜,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举动气坏了策知府,他让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提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依旧在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府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于是他和书丞商量后逼刘禹锡搬到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光,搬家三次。刘禹锡想,这狗官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偏要乐。于是,他就愤笔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4、朗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解释划线的字,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哪种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助词无实义


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F、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何陋之有?( )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食之不以千里( )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6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


四、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研读课文: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作者在描写陋室从哪些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什么节操和情趣?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写室中景的句子


6、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7、作者在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8、引用孔子的话作结有何作用?


9、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10、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11.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想通过陋室来告诉我们什么?


六、随堂测试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