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有的人》教案三

发布时间:2022-03-10 修改时间:2022-03-10 124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有的人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


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


生:听录音。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朗读。


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