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八

发布时间:2022-03-13 修改时间:2022-03-13 19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愚公移山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


3、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故事寓意。


2、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3、“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课前我们已对课文进行了疏通,下面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一厝朔东。()(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汝心之固。()(4)且焉置土石。)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小组朗读。


三、教读新课


(一)初步理清“人”和“事”。


教师导语:现在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课文究竟理解得怎么样。


1、提问: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2、提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


教师引导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学生讨论回答:


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


3、提问:再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