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小学数学教案42

发布时间:2022-03-17 修改时间:2022-03-17 238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数学教案42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课件一:为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实验小学与希望小学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学生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个美术颜料6元,买2盒要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

  学生完成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6×20=

  6×200=

  组织小组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二进行集体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三: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

  16×50=

  32×50=

  学生自做后教师演示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四,学生小组合作计算

  80×4=

  40×4=

  20×4=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五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2、验证规律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教师出示课件六:

  12×8= 40×21=

  12×16= 40×7=

  12×32= 20×21=

  12×64=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课件7—10进行集体订正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教师出示课件11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59页4、5。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