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小学数学教案128

发布时间:2022-03-22 修改时间:2022-03-22 390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数学教案128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式.

2.回顾收集数据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回顾频率、频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回顾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5.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 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 生用数学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及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 计量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式、抽样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频率、频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现在如何让你调查一个情况.并且根据你获得数据,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我想大家现在心里应该有数.

  例如,我们要调查一下“上网吧的人的年龄”这一情况,我们应如何操作?

  先选择调查方式,当然这个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调查到所有上网吧的人,何况也没有必要.

  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调查,然后再作统计分析,然后把调查结果汇报上来,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一个组表现最好?

二、讲授新课

  1.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举出与频数、频率有关的几个生活实例?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 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同学们先独 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们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前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时补上).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两种类型:普查和抽样调查.

  例如:调查我校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个体:我校八年级每个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用抽样调查.

  例如把上面问题改成“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由于个体数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较大,此时就采取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极差、方差等.

  上面我们回顾了为了了解某种情况而采取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但抽样调查必须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因为只 有这样,你抽取的样本才能体现出总体的情况,不然,就会失去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我们班里某门学科的成绩情况,有时不仅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间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这时,我们只要看一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落在哪一个分数段,落在这个分数段的分数有几个,表明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数就是多少,数据落在这个小组的'频率就是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商.

  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