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发布时间:2022-05-25 修改时间:2022-05-25 512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科学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科学基础知识:声音。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8.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9.音高是由物体振动频率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0.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1.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2.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15.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7.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18.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9.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 ,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20.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1.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2.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3.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
24.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5.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13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面试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4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