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发布时间:2022-05-29 修改时间:2022-05-29 934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科学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科学教案:种子的结构。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植物”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这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种子的构造。属于“比较、分类能力”系列。根据当前提出的新课改理念,联系学生实际,再结合自然学科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种子的构造分为两类,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发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给种子分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自然事物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对种子的构造进行分类,本课的难点是认识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发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二、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法,这是由美国著名的自然教学法专家兰本达教授创造的,它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同时与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即使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本环节所用时间3分钟)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种子〉〉一课,然后出示课件一,同时向学生提出疑问:“一粒种子种到泥土里会长成一棵新的植物,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积极思考,但却作不出合理的解释,老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让我们通过研究种子的构造来揭开这个迷好吗。”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环节:自己动手,观察探究 (所用时间30分钟)
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本环节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三项观察,落实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第一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所用时间15分钟)
第一步:观察种皮。指导学生自己操作将泡好的蚕豆皮剥下来,一边剥一边看“蚕豆皮什么样,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老师适时做个小结:“你们观察的很认真,也动脑思考了。蚕豆皮科学名字叫种皮。”第二步:观察子叶。这时老师说:“同学们观察一下种皮的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的。”学生积极观察,发现种皮里面有两个厚厚的豆瓣儿。接着老师再问:“豆瓣儿有什么作用?请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学生们经常看到豆瓣,却很少有人去想它的作用,他们兴趣浓厚,在小组里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豆瓣里储藏了养料,供种子发芽用。同时告诉学生:“豆瓣的科学名字叫子叶。”第三步:观察胚根、胚芽。引导学生:“下面将两片子叶小心地掰开,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老师巡视指导,对操作不正确的进行纠正。学生观察后会说:“子叶里面有一个小芽。”这时我告诉学生:在小芽的一端圆锥形的部分叫胚根,另一端两片黄绿色的部分叫胚芽。
第二项观察:观察一些常见的种子(所用时间7分钟)
在学生观察了蚕豆种子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学生观察后说出菜豆、绿豆、花生等种子与蚕豆种子结构一样,只有玉米种子的结构与他们不一样。
第三项观察:观察玉米种子(所用时间8分钟)
在观察时我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比较玉米种子与蚕豆等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玉米种子也有种皮、子叶、胚芽、胚根。同时会发现玉米种子比蚕豆等种子多了一部分,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部分叫胚乳,它的里面也储藏了养料。使学生充分认识玉米种子与蚕豆等种子构造上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而蚕豆等种子没有胚乳。
第三环节:比较分类,总结结论(所用时间7分钟)
这部分是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对种子的构造进行分类。老师引导说:认识了种子的构造后你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育成一棵新植物的吗?学生仍说不出种子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边观看课件边思考:这个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种子的发育过程,这是学生在生活当中看不到的。学生看完后会说:“胚根萌发成新植物的根;胚芽萌发成新植物的茎和叶。子叶和胚乳是种子萌发的养料被种子吸收消失了。”老师问学生:种子里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是胚,有胚种子才能长成新的植物。”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13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面试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4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