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29 修改时间:2022-05-29 368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体育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从历史记载,养生学的始萌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在甲骨文中可以发现有关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文字记录。

《吕氏春秋》中对人的认识,提出了“贵生”“重生”的思想。《吕氏春秋》云:“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贵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养生”。《吕氏春秋》云:“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病无由至矣。”这里的“本”,就是“精神”。“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老子、庄子:以为欲望太过能致疾损寿,主张清静养神。

孔子:则认为饮食起居与寿命有直接关系,他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首次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到人之生死寿夭非“天命”注定,这对养生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秦汉至隋唐:这个时期,传统养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充实。

魏晋至唐统一中国三百余年间:在意识修养方面,主张清虚无为,顺应自然;在具体方面,重视导引吐纳,甚而服食。

宋元时期:涌现的养生学家主要是金元四大家和陈直、邹铉、邱处机、王圭等,撰著了《养老奉亲书》《保生要录》《摄生消息论》《泰定养生主论》等大批养生专著,并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路,使传统养生学日臻完美。

明清养生学家:所推崇保养精、气、神为首务,寿夭与先天、后天有关等观点,并且涌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在养生学术理论方面,则首推张景岳,其次是李梃。

明朝李时珍:药学专著《本草纲目》对丰富发展饮食调养的论述,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历史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养生学也濒于夭折,这一时期养生著作寥寥无几,其中主要的养生熟记是任廷芬的《延寿新书》、胡宣明的《摄生论》以及一些气功著作等。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