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发布时间:2022-05-29 修改时间:2022-05-29 573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体育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之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二、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一)按表现形式分:
生理疲劳:身体或肌肉活动引起
心理疲劳(主观或精神疲劳):心理活动造成
(二)按整体和局部分:
整体疲劳:全身各器官机能水平下降
局部疲劳:局部机能水平下降
(三)按运动方式分:
快速疲劳:短时间剧烈运动引起
耐力疲劳:运动强度不大,运动时间过长引起
三、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一)能量耗竭学说
在运动过程中体内的能源物质(如ATP、肌糖原、肝糖原)大量消耗,而得不到及时补充。
(二)代谢物堆积学说
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物(如乳酸、氨等)在体内大量堆积而不能及时消除。
(三)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长时间剧烈运动的情况下,由于组织器官某些代谢产物堆积,可导致体内代谢性酸中毒,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引起疲劳。
(四)保护性抑制学说
大脑细胞长期兴奋导致神经递质的消耗增多,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五)自由基学说
高强度运动所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可造成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多方面损伤,影响肌纤维的供应,导致疲劳。
(六)突变学说
由于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力量下降和兴奋性丧失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
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一)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二)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三)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13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面试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4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