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胞膜

发布时间:2022-05-31 修改时间:2022-05-31 854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胞膜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1.原理:渗透作用

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2.常用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鸟类、两栖类的不能做为实验材料,原因是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3.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4.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本实验只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来理解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原理,不能直接观察和获得细胞膜。若想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得在试管中离心和过滤。

二、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

1.脂质(约50%):以磷脂为主,另外还有糖脂、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 

2.蛋白质(约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 

3.糖类(约2%~10%):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

三、细胞膜的结构

1.基本结构:

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贯穿——蛋白质分子 

外侧——糖蛋白

2.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四、细胞膜的功能

1.界膜作用

由于磷脂分子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所以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之间是疏水的,能够隔离细胞液和外界环境溶液,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A.对于原始生命,它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分隔开,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B.对于原生生物,如草履虫,由于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物质运输作用(即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细胞膜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具选择透过性,即有选择地吸收细胞所需要的物质,排出对自己有害的物质及代谢废物,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A.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可“进”的物质:营养物质。不易“进”的物质: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出”的物质:抗体、激素等物质,细胞产生的废物。不可“出”的物质: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B.细胞膜控制作用的相对性:环境中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以及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患病。

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A.信号传导

B.胞间连接与通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相互作用。 

C.胞间识别: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自己或异己分子的认识和鉴别,如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

4.除上述功能外,细胞膜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细胞的生理活动与细胞膜的通透性息息相关,细胞膜的通透性也能反映细胞所处生理状态。通过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我们能更好的了解生命体的各种生理过程,研究某些疾病的致病机理,从而生产更好的药物来治疗疾病。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