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高中语文教案《故都的秋》

发布时间:2021-03-12 修改时间:2021-03-12 16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语文教案《故都的秋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

1. 知识和能力

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

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理解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运用

2.过程和方法

检查预习

分段朗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课堂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几幅图画所蕴含的思想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每天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平时和行动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

郁达夫此时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水似的遁世文学。”

整体感知:思考探讨

1、作者是否只写了北国之秋?

2、作者如何描写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3、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点?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4、北国之秋让作者梦萦魂牵,是哪些秋景让作者眷恋?请概括出五幅故都秋景图。

秋晨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槐图

秋果图

5、这五幅秋景图按什么顺序来写?

这五幅秋景图并无一定的顺序,是作者顺手拈来,随心而作,这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

6、把这五幅秋景联系起来的“神”是什么?文章是怎么体现的?

的“神”: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晨图:破屋、浓茶、高天、驯鸽、牵牛(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

分析:种种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的“神”: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槐图:落蕊

分析: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给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感觉。

秋蝉图:衰弱的残声、嘶叫、家虫

分析: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者的冷落、悲凉。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

秋雨图:灰沉沉的天底、凉风、闲人互答、一层秋雨一层凉

分析:北国清秋之雨忽去忽来,都市闲人互答悠然闲适,“我”超然于外观景,才真能感悟生活的淡泊,秋雨的丝丝寒意。

秋果图:枣子、淡绿微黄、清秋佳日

分析: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熟未熟的青涩日子。可见作者对故都秋日胜景了然于胸,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

分组研讨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