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敬畏自然》教案一

发布时间:2021-11-19 修改时间:2021-11-19 23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敬畏自然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素质教育目标 

1.积累词语“蓬蒿、咫尺、狼藉、呐喊”等词的词义,学习运用“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等成语;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3.整体把握文意,理解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目标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 

目标1、3 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1.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2.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新授 

(一)字词过关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或抽读、范读。 

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 

教师引入,并及时板书课题作者。 

做在作业本上,当堂完成,及时订正。 

视情况,如果预习较好就齐读,此外就选择抽读范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类型有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合作研讨,把握文意 

1.思考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2.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3.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三、课堂小结 

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这一部分由教师直接介绍,学生作好笔记。个别知识点要求强行记忆。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组长归纳、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 

板书设计 本节课无固定板书。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