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端午的鸭蛋》教案二

发布时间:2021-11-21 修改时间:2021-11-21 248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端午的鸭蛋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框架,感知课文内容。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4、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多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有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有人为是伍子胥忌辰的,有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的,也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今天参加鉴宝节目的有四位持宝人,请四位持宝人带着他们的宝物上场,大家欢迎。(鼓掌) 

学生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就不见踪迹,是龙舟竞渡的起源。我这只龙舟为首届屈原杯龙舟赛纪念品。 

学生2: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学生3:[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用毛笔写)我这件虽然普通之极,内容却道出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这是我国将来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书法家所写,字体俊秀挺拔颇有曦之之风范。藏品可成为你书房之瑰宝。 

学生4:我这件宝物来自江苏高邮,他的母亲是高邮土生土长的大麻鸭,经高邮人秘方腌制,具备了高邮咸鸭蛋的一切优秀素质:1双黄鸭蛋2质细而油多3有多种吃法4淡青色的外壳,秀气大方5鸭蛋壳装萤火虫好看极了!(四人争吵起来) 

二、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1、的行文思路。 

第一节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第二三节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第四五节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 

第六节补写。 

思路: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写到家乡独有的,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高邮咸蛋,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3、其中与别处一样的是什么?可能与别处一样的是什么?与别处不一样的是什么?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4、追问: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我们猜想一下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比如我们过年要吃鱼。 

希望生活过的红红火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5、追问:希望是美好的,那么他的家乡当时经济条件怎么样?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贫穷,落后。“好象我们那个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6、追问:高邮的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 

鸭蛋的特点名声。大家想一下逢年过节时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印象深刻的?(鞭炮、饺子、元宵、灯笼、月饼、烟花等等) 

7、印象深刻代表着什么? 

(喜欢)推己及人 

8、追问:作家对鸭蛋充满了什么感情? 

自豪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 

9、文章结尾为什么写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它是多余的,还是妙笔?) 

(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孙康、车胤)) 

后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不失去改变生活的渴望,他们成功了吗?(成功了) 

看来无论环境是艰苦还是优越,只要有这种刻苦学习、热爱生活、改变生活的精神和勇气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4、“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5、“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6、“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