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与朱元思书》教案二

发布时间:2021-11-21 修改时间:2021-11-21 219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案《与朱元思书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 

(多媒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 

1、听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多媒体)欣赏:课文录音及画面,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三、学 

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四、析 

1、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谈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就围绕这两句来写)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和“异”的? 

(请2—3个学生谈看法,要求:利用屏幕上的关键词句,语言流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屏幕,明确—— 

景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四读:明辨课文的主旨 

全体朗读课文,可利用屏幕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吴均:(496-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其诗多为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被人称为“吴均体”,其文传世的大多是短小书信,如《与顾章书》、《与施从书》和本篇。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