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案三

发布时间:2022-03-08 修改时间:2022-03-08 10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变色龙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最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说他们太势利。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还给他们取了一个怪“好听”的名字,是什么名字呢?对,是“变色龙”。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1.作者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作品有《契诃夫小说选》。


2.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1881年俄国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为强化统治,在强化警察制度的同时,也掩人耳目地搞了些法令。可这些警察往往是唱着遵守法律的高调,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勾当。《变色龙》反映的正是这一社会现实。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讨论、明确


1.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根据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3.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此外,细节描写也很生动传神。


五、说话训练:概述课文


指名学生概括课文情节,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要求:


1.简要概括。


2.注意情节的连贯。


3. 300字左右。


六、布置作业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