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画山绣水》教案七

发布时间:2022-03-10 修改时间:2022-03-10 16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画山绣水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理解作品所表达主题,能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教学重点:


在反复吟诵中品味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出(1-4)桂林山水画,让学生观赏一遍。师:这就是画,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认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叠,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一江流水千幅画,好似人间仙境。关于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而作者却标新立异说成“画山绣水”。人们常说“真美!就像画上画的!”。可见作者说桂林山水美如画,美如绣是再恰当不过了。“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出示幻灯片5)


二、交流预习情况:


1、走进桂林:(出示幻灯片6)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突兀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汇成了桂林“山清、水奇、洞奇、石美”的美丽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风景秀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点。


2、了解(2)你能按你的理解读出语段的“美”吗?(请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轻重、感情,同学间相互点评,师适当点拔。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二句说说你的理解和欣赏的理由。


(4)、你还发现哪些“美”的语句、语段?(请学生各抒己见,继续赏读自己喜爱的语句、语段)(板书:语言准确生动)


2、师:刚才作者带者我们一路欣赏桂林山水,大家不仅领悟到它的风光美,而且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作的呢?


学生交流,明确:(出示幻灯片16)


第一部分(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其他名胜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第一层( 4 ~ 5段 ) :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6~16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


第三部分(16~17段):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板书)


四、品读传说,思考探究(出示幻灯17)


通过品读我们领略到杨朔散文的语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美”的描述中,还穿插了一些传说故事。其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概述一个说说吗?(请学生讲述故事)


1、这些传说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及美好的愿望,故事都很凄惨)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


3、你认为这些传说对表现桂林山水的美有用吗?有人认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很不协调,你是怎么看的呢?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文章引用传说的作用:


a、传说增添了山的神韵,使桂林山水美的内涵更丰富。让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b、间接材料丰富作品的内容(板书)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杨朔的《画山绣水》,桂林的水很美,她是那样的碧绿、醇静;桂林的山很美,她是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桂林的山水传说也很美,充满了神韵。这就是杨朔在《画山绣水》这篇文章中的独到之处。他不但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形美,更刻画了桂林山水的神美,达到了散文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智慧。


六、课堂训练:


桂林山水美,美在————————————————————。


七、课外延伸训练:(出示幻灯片18)


1、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


2、搜集古诗词中描写山水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四 画山绣水


杨朔


总写桂林山水 描写江上景色 点明写作意图


清奇峭拔 介绍有关传说 牢记过去


凝结着感情和想象 诗请画意 畅想未来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