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八

发布时间:2022-03-12 修改时间:2022-03-12 30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藤野先生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记录个人阅历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线索把与中心相关的内容穿起来。


2、借助小事与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2、生命匆匆,应该学会感恩,牢记恩师的情谊。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互动质疑,教师点拨解疑。


2、教师问题导读,学生合作求知。


【学习重点】


1、了解鲁迅留学阅历及其救国梦的不断探索与更变的过程。


2、理解日本大学教授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难点】


1、解读鲁迅文学语言中个别语句的字面意思。


2、理解特定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留学环境中的鲁迅的动态思想。


3、大事小事都写,但中心集中


【学习关键】


1、抓文眼与关键词,以理清课文脉络。


2、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品描写语句,赏人物刻画方法。读议论语句,悟爱国情操。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教师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二、学生提出自主学习后产生的疑问,教师做好记录,以待稍后解疑。(略)


三、教师出示问题辅助导学,学生依据问题品读课文,同步进行思维互动。最后,通过师生讨论交流,获得看法的共识。


1、在文中找出点明鲁迅逗留的城市名称:两个日本的,一个中国的。


2、鲁迅刚到日本的时候呆在东京,他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到仙台去?


3、在仙台学医,鲁迅遇到了藤野先生,也才有了这篇散文的诞生。那么,藤野先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语句可以看出来?鲁迅对藤野先生怀着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议论句子可以看出来?


4、课文在写藤野先生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在仙台的吃、住,以及一些课内课外的遭际呢?文章中心仅仅为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吗?


5、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线索(按照时间和地点进展),另一条是感情线索(按照作者探索救国路径的变化)。请你分析一下,这或明或暗两条线索是如何巧妙并驾齐驱中,将一件件小事组织起来的。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