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发布时间:2022-05-22 修改时间:2022-05-22 476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美术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吉祥鱼盘。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了解鱼的象征意义。
2、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懂得鱼形纹样的特点。
3、运用概括、夸张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奇特鱼纹。
4、通过鱼纹样的学习和设计,应用到鱼盆的装饰中,初步了解鱼盆装饰中鱼纹的摆放形式。
5、通过对鱼纹的了解、鱼盘的设计及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在生活中的拓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与制作。
2、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鱼形纹样的基本技法及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鱼纹图片资料、范作。
2、学具准备:圆形纸盆、红色水彩笔或红色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给大家一张图片,你在哪里见过它?(PPT出示图片莲年有余)
(春联、门联······)
请你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将这幅画印在春联门联上了?(很漂亮;颜色很喜庆;一个小孩手里抱着一条鱼,旁边画了莲花、莲叶、莲蓬,“莲”与“连”,“鱼”与“余”都是谐音,表示连年有余)
真聪明,这幅就是莲年有余,正因为它象征着繁荣和吉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人们都喜欢把这幅画印在春联、门联上。
二、传统鱼纹应用欣赏
用鱼来祈愿这一传统从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了。(PPT展示古代器具上的鱼纹)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鱼纹来装饰彩陶,他们用“鱼”来象征财富和收获,用“鱼”来象征美好的愿望。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设计漂亮的吉祥鱼盘吧。(出示课题《吉祥鱼盘》)
三、欣赏并观察
1.了解鱼的基本结构
好,上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PPT出示图片)(鱼)
你知道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PPT出示鱼头、鱼身、鱼鳍、鱼尾)嗯,说的真准确!
2. 比较分析
再来看看这些7000多年前彩陶盆上的鱼纹,与生活中的鱼相比,它们的鱼头、鱼身、鱼鳍和鱼尾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用你的火眼金睛仔细的找一找。(PPT出示彩陶鱼纹和真实的鱼的对比图)
预设:
(1)(彩陶上的鱼纹,鱼头、鱼身变成了三角形,鳞片用黑色块来代替。)嗯,你的眼睛真亮!把鱼的一个特征简化、简化、再简化,像这样的方法就叫概括。(板贴:概括)这里除了概括,其实还用到了变形的方法。(板贴:变形)
(2)(彩陶上的鱼纹,鱼尾很长,接近半条鱼了;鱼的尾巴翘的特别高。)是的,把鱼的一个特征放大、放大、再放大,这样的方法就叫夸张。(板贴:夸张)
师总结: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会观察!是的,在彩陶上的鱼纹通过概括、变形和夸张等方法,用线和面来表现鱼纹,既形象又生动。
四、鱼盘的组合摆设
老师这里有很多小鱼,谁能用它来装饰这三个圆盘呢?(黑板上贴上课前准备的小鱼和白色纸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装饰的圆盘。
师小结:像这样鱼盘中只有一条鱼纹装饰的方法叫做独立式;而像这样每条鱼纹都朝着中心点摆放的方法叫做向心式;这种首尾相接,摆成圆形的方法叫做旋转式。(板贴:独立式、向心式、旋转式)
同学可以想一想,除了用这三种方法装饰圆盘,你还能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构图形式呢。
五、欣赏创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构图形式。(PPT出示图片:放射式、同心式等)
看了这么多的鱼纹设计,我想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吉祥鱼盘了吧!不要急,先看清楚老师的作业要求:
1.灵活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以线描画的形式设计鱼纹;
2.装饰纹样要概括、夸张、变形;
3.作品美观、新颖、有创意。
接下来就到了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限时15分钟,开始!(播放音乐)
六、成果展示
1.完成的作品展示到展示区。(作品贴到展板上相应的位置)
2.作品评价
师生互评(这幅作品······)
老师觉得其他同学设计的鱼盘也非常棒,相信时间再多一点的话,你们的作品能够更漂亮。
七、课外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简单的线条设计出了精美的鱼盘,其实,除了鱼纹的设计,生活中许多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样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使其成为一幅精美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请大家把桌子清理干净,将自己的东西带走。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13
资格复审 发布时间:2022-01-20
面试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4
认定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