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

发布时间:2022-05-27 修改时间:2022-05-27 462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科学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科学教案:杠杆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三、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给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引入

1.当我们在野外遇到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快速的移开它呢?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二)、认识杠杆

1.引出概念:

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出示课件)

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出示课件)

2.认识杠杆的三要素:

(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归纳: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

3.认识变形杠杆:

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出示: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介绍杠杆尺的结构。使用方法。

2.调试杠杆尺:

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

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在试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3.继续实验

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用力的一端刚好将重物一端撬起来),要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

4.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1)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杠杆。

5.辨别: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

找到这些工具的三个点,分辩它们是那一种杠杆吗?

(四)、拓展延伸

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课件,讨论:用短的这根能撬动吗?为什么?要求:使用今天得到的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难题。

五、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