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物理教案25

发布时间:2022-03-24 修改时间:2022-03-24 199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安徽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物理教案25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 玻璃

  水 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