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小学体育基础知识:运动生理学(二)

发布时间:2022-05-29 修改时间:2022-05-29 369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体育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小学体育基础知识:运动生理学(二)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26.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27.牵张反射:当骨骼肌收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28.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29.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30.动作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31.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 

32.氧亏: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 

33.最大摄氧量: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34.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 。 

35.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36.身体素质: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37.反应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38.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39.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元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40.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41.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42.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43.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工作状态。  

44.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4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 

46.高原服习: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47.青春期高血压: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迅速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 

48.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之为兴奋。 

49.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50.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51.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52.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被称为离心收缩。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