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

分享
刷新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减数分裂与生物遗传

发布时间:2022-05-31 修改时间:2022-05-31 863

安徽敏试教育小编根据生物学科大纲的要求,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减数分裂与生物遗传安徽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一)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二)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三)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四)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

(一)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了复制:每条染色体都是由两条着丝点相连的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二)细胞进入分裂期: 

1.第一次减数分裂: 

1)前期:染色质开始螺旋化,变短变粗,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现象。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形成四分体,出现染色体交叉现象,交叉可能伴随着基因的交换,导致出现重组型的配子。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向赤道板移动,纺锤丝开始出现。 

2)中期: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与着丝点相连,并将同源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牵引。 

3)后期: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完全分开,继续向两极移动。 

4)末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被拉到两极,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细胞。 

(三)第二次减数分裂:

1)前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进行复制。 

2)中期:子细胞的染色体没有经过复制就在赤道板排列, 

3)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点分离,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并被拉向两极, 

4)末期:重新出现核仁核膜,每个子母细胞又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三、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一)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以及由此发育成的雌雄配子,其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受精结合成合子后,后代又恢复为亲代的全数染色体。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二)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间自由组合形成多种具有差异的子细胞。另外,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更加丰富了这种差异的多样性。这样就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


【推荐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安徽敏试教育

回复【面试真题】,查看更多安徽教资面试真题内容

安徽logo.jpg

小编推荐
热门推荐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